第二百九十四章 丰功伟绩,论功行赏!(2/3)
好书推荐:
狗!
“五月十一,辽、周二国遣使谈和,成燕云之盟,约定互不侵犯,结为友好邻邦。”“辽国,就此割让燕云十六州,退兵撤民!”江昭负手,重重道:“自天福元年,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于契丹人,已有一百三十七年整。”
“燕云十六州,终是重归中原正统!“
“这——”
文武大臣,相视一眼,尽皆大震。
“功在千秋,实为千古功业!”
“哈哈!大一统!自此以后,谁人敢言大周非是大一统,老子非得打死他!“
“大周之强,自此始也!”
“前不见古人,后不见来者!太宗文皇帝,也莫过如此!”
“拓土燕云,实为官家与大相公之千古功绩矣!”
吹捧之声,不绝于耳。
就连二愣子齐衡,也不免来了一句“官家与大相公,实为千古君相”,引得好些人望过去,
一脸的惊奇。短短几息,上上下下,文武大臣,尽皆满面红光,与有荣焉。要问为什么?无它,燕云十六州的存在,意义实在是太过重大!
其实,若是论起纯粹的“价值”,燕云十六州并非是不可或缺。
千里山河,其实也就一路的大小而已。
论起面积,甚至都不及熙河、熙丰两次拓土而得的十二州山河。丰茂程度,更是不及河湟之地。但,意义不一样!
燕云十六州,乃是“大一统的最后一块拼图”。
大一统的概念,始源于《春秋公羊传·隐公元年》中的一则记载:何言乎王正月?大一统
也。
其后,始皇帝横扫六合,一匡天下,让大一统有了具象化。
西汉董仲舒的“天人三策”,正式将大一统与天命正统合一
非大一统,也即非正统!自此,大一统和正统算是有了较为标准的核心判断标准。无关道德,无关民族,无关功绩,唯与一样标准挂钩—疆土!
准确的说,乃是以关中、中原、巴蜀、江南、岭南、幽蓟为核心的一片区域,也即长江和黄
河为核心的地区。
这一片区域,也就是始皇帝一统天下时的疆土。
就像西域,始皇帝没有成功打下来,那就与大一统无关。
有,自然是更好。
没有,也不影响成为大一统政权。
自秦汉至今,已是千年有余,关于大一统的定义,可谓是深入人心。
大一统王朝与非大一统王朝,后世人给予的评价更是两种概念
太祖、太宗两位皇帝,也都有过关于应对燕云十六州的对策。
为的,就是实现大一统。
太祖皇帝,其主要战略是集中兵力攻打尚未归附的南唐、吴越两大政权,也就是“先南后
对于燕云十六州,据史书记载,太祖皇帝主要是想走“赎买”的路子。当然,敌人肯定不会平白割让疆土。真要执行起来,估摸着也就跟官家赵策英实现大一统的法子大差不差。
北、先易后难”布局思路。
无非是集中兵力,暂时性休养生息,以恢复经济生产为主。
一旦时机合适,行军北上,将契丹人打至连连败退,自可谈和,赎买燕云。
可惜,计划赶不上变化。
烛影斧声,千古佳话,太祖皇帝含恨亡故。
太宗皇帝继位,一样是颇有野心,志在实现大一统。
可惜,太宗皇帝武略不行!
太祖皇帝打得过契丹人,不代表太宗皇帝也行。
于是乎,大一统自是没了声响。
至于真宗,以及先帝?
老实说,不被人南下擒龙,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。
也正是因此,百年国祚,四代先帝,作为大一统的一块拼图—燕云十六州,愣是就真的
没集齐!
还得是官家赵策英,王朝中期,竟然还能实现大一统!
这就很猛。
如今,燕云十六州入手,也即意味着大周正式迈入了大一统王朝的行列,就此成为了继秦、
汉、西晋、隋、唐以来的大一统政权。
千百年后,熙丰年间注定将会是后人聚焦的重点。
史书之上,必将大书特书。
约莫百十息左右。
“咳~!”
一声轻咳,大殿上下,齐齐一寂。
江昭淡淡道:“不久,官家与拓边功臣就将班师回朝,一些较为重要的事情,江某就安排下
去。”
文武大臣,齐齐肃立。
“其一,关于大贺。”
“翰林司、尚食局何在?”江昭向下望去。
“在。”
一老一壮,两名
轮回乐园小说提供了花雪飘飘飞创作的《知否:我,小阁老,摄政天下》干净清新、无错版纯文字章节: 第二百九十四章 丰功伟绩,论功行赏!在线免费阅读。
新书推荐: